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武则天一生杀戮无数,长孙无忌、褚遂良、韩瑗,连开国功臣也不放过。
程咬金这个凌烟阁功臣却安然无恙,甚至在她称帝后还被厚葬,大部分人相信这是程咬金福大命大。
时间错位的历史真相麟德二年二月二十六日,程咬金在怀德里家中安然去世,这一天是公元665年。
武则天称帝那年是公元690年。
两个时间相差整整25年。
展开剩余91%这个简单的时间差,彻底打破了民间流传千年的说法,程咬金死的时候,武则天还只是个皇后,甚至连真正的权力都没完全掌握。
回到665年那个春天,程咬金已经77岁,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,这已经是高寿,武则天此时在做什么?
她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次政治风暴。前一年,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,差点让她万劫不复,这份诏书写着:"皇后武氏,淫乱宫闱,奸佞专权,宜废为庶人。"
上官仪的毛笔停在纸上,墨迹慢慢晕开,武则天靠着宫中的眼线提前得到消息,她连夜赶到李治身边,跪在龙床前哭诉,李治心软了,诏书被撤回,上官仪人头落地。
此时的她还需要看李治脸色,更别说对付程咬金这样的开国元勋。
程咬金在656年被免职后,就主动提出要回家养老,他在奏折中写道:"臣年已老迈,不堪重任,乞骸骨归田。"李治批准了。
从656年到665年,程咬金在家里度过了9年安稳日子,朝堂上的血雨腥风,好像和他没有关系。
665年2月26日清晨,程咬金在睡梦中去世,李治立即下诏:"程知节忠勇侍朝,功在社稷,宜赠骠骑大将军、益州大都督,谥号襄,陪葬昭陵。"
武则天也派人送去了丰厚的祭品,不是因为怕他,而是因为尊敬。
这就是第一个真相:武则天从来没有机会杀程咬金,因为程咬金在她掌握生杀大权之前就已经去世了。
程咬金的政治智慧程咬金不是什么混世魔王,更不是什么三板斧的莽夫,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之一。
这个判断来源于一个细节:程咬金家族在整个武则天时代没有一个人被牵连进任何政治案件,这绝不是运气。
程咬金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三个层面。
第一层:身份认知。程咬金从不把自己当成什么不可替代的人物,他对儿子们说:"咱们程家能有今天,全靠皇上恩典,记住一句话: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。"
第二层:派系选择。唐朝初年,朝堂分成两大势力: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,程咬金哪边都不站,他的出身决定了这个选择。
程咬金不是世家大族,父亲程娄只是个济州大中正,在那些门第森严的贵族眼里,程家根本排不上号。
长孙无忌来拉拢时,程咬金客客气气地接待,最后什么承诺都不给,李勣派人联络时,他也是同样的态度,他把中庸之道用到了极致。
第三层:家族管理。程咬金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对后代的教育,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:"程家子弟不得参与朝堂争斗"、"不得与任何政治集团结盟"、"安分守己,以武艺和学问立身。"
这套家规救了程家几代人的命,武则天清洗朝堂时,牵连了数千人,房玄龄、杜如晦的后代都没逃过,程家却安然无恙。
程咬金的次子程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公主,按理说是最容易被怀疑的,武则天的人来查时,发现程处亮这些年就是在家里读书写字,从不过问政事,查无可查。
更关键的是,程咬金在656年的那次主动退休。
那一年,程咬金奉命率军西征突厥,副将王文度在怛笃城大开杀戒,违背了李治的命令,程咬金作为主将,难辞其咎。
回到长安后,李治雷霆大怒:"王文度坐矫诏当死,程知节亦坐逗遛追贼不及。"程咬金被免职。
正常情况下,这种处罚不算重,程咬金完全可以等风头过去再复出,程咬金却主动上书请求退休。
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,朝中很多人不理解,认为他太过谨慎,只有程咬金自己知道,政治风暴正在酝酿。
656年程咬金退休,659年长孙无忌被杀,660年褚遂良死在流放地,如果程咬金没有及时退出,后果不堪设想,时机掌握得分毫不差。
武则天大清洗的真正目标显庆四年四月,洛阳人李奉节向李治告发: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交权贵,共结朋党。这本来是个小案子,武则天却看到了机会。
她立即派许敬宗审理此案,许敬宗用尽酷刑,逼迫韦季方招供:"你们结交的权贵是谁?"韦季方撞墙自杀,被救活后继续审讯。最终,他被迫招认:"长孙无忌是幕后主使。"
一个石破天惊的冤案就此诞生。
武则天要杀的不是程咬金这样已经退休的老将,而是长孙无忌这样还在台前的权臣。
长孙无忌的势力有多大?他是李世民的内兄,李治的舅舅,凌烟阁功臣第一人,更重要的是,他代表着整个关陇集团的利益,这个集团控制着唐朝的军政要职。
武则天的出身成了她最大的劣势,她的父亲武士彟只是个木材商人,在那些门第森严的贵族眼里,她就是个暴发户的女儿,长孙无忌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她。
永徽五年,李治想废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后,他亲自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里拜访,还送去了十车金银珠宝,长孙无忌接受了礼物,却拒绝了请求,这是公开打脸。
武则天怀恨在心,成为皇后后,她开始密谋除掉长孙无忌。659年,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,七月,许敬宗派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,逼迫长孙无忌自缢。
长孙无忌死前大喊:"我何罪之有?"声音在山谷中回荡。
随着长孙无忌的死,关陇集团彻底覆灭,褚遂良、韩瑗、来济相继被贬,死在流放地。
武则天又灭掉了四大家族:秦、罗、薛、徐。这些家族的罪名都是一样的:谋反。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反对武则天。
程咬金为什么能幸免?第一,他不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;第二,他早早退出了政治舞台;第三,程家与武则天没有直接冲突。中立就是最好的保护。
历史真相的还原民间传说中的程咬金活了一百多岁,经历了六个皇帝,直到武则天政权垮台才去世,这完全是虚构的。
真实的程咬金77岁就去世了,比武则天称帝早了25年,那些评书演义为了增加戏剧性,人为延长了他的寿命。
更大的误解来自程咬金的形象。
演义小说把他塑造成一个使用三板斧的莽夫,靠运气和皇帝恩典混日子,真实的程咬金使用的武器是马槊,而且是个极其精明的政治家。
他的墓志铭揭露了真相。
1970年代,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程咬金的墓志铭。铭文显示:"程公名知节,字义贞,济州东阿人。祖父程哲,官至北齐晋州司马。父程娄,官至济州大中正。"
程咬金出身官宦世家,从小接受良好教育,这和演义小说中的形象完全不同。
真实的程咬金有多聪明?
武德九年,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在玄武门伏杀李世民,程咬金提前得到消息,立即制定了反击计划,这个建议拯救了李世民的命。
玄武门之变成功后,程咬金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,他本可以继续升迁,却主动要求调离京城,到地方任职。理由很简单:功高震主,不如功成身退。
程咬金的子孙也继承了这种智慧,武则天时代,程家不仅没有受到冲击,反而继续繁荣,这在开国功臣的后代中是绝无仅有的。秘诀就是四个字:明哲保身。
现代人往往认为明哲保身是贬义词,程咬金的例子告诉我们,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,明哲保身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智慧。
他保护的不只是自己,还有整个家族,以及那些依附程家的百姓,这是真正的大智慧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武则天为什么不杀程咬金?答案很简单:她没有机会杀,也没有理由杀。
程咬金在武则天掌握生杀大权之前就去世了,即使他活着,以他的政治智慧和处事方式,也不会成为武则天的目标。
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精彩。
程咬金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者不是征服时代,而是适应时代。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"福将",不是运气好,而是选择对。
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,能够善始善终的人寥寥无几,程咬金做到了,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
他的墓碑上刻着八个字:忠勇侍朝,功在社稷。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。
发布于:山东省股市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